12个月以上辅食做法大全
1个月至12个月的婴儿辅食怎么添加?
1个月至12个月的婴儿辅食怎么添加?
1个月至12个月的婴儿辅食添加,开始的时候,可以添加强化铁的米粉,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米粉的量,适应3至5天以后再添加其他食物。
米粉适应以后可以添加根茎块植物比如土豆、胡萝卜、南瓜、山药等,还可以添加水果泥比如苹果、香蕉等,添加辅食的时候一定要用勺子添加。
7-12个月宝宝辅食顺口溜?
小儿辅食添加顺口溜
1、宝宝辅食莫着急,六月米粉开始加。六个月满加辅食,不宜过晚和过早。果汁米汤营养低,糊状食物才可靠。宝宝贫血损智力,红肉肝脏是高招。
2、瘦肉肝泥可开荤,补铁营养全靠它。添加一种等三天,多样食材新味道。三天观察不过敏,根茎蔬菜就跟上。土豆南瓜红薯好,适合吞咽无污染。
3、香蕉苹果泥也行,菜水果汁切勿上。七月继续各种泥,慢慢开始喝烂粥。母乳喂养到一岁,妈咪宝贝身体好。吃饭就要坐餐椅,微笑鼓励少唠叨。
4、哭闹声中塞一碗,不如开心吃几勺。鸡肉鸭肉慢慢来,八月蛋黄鱼登场。八个月时需两餐,荤素搭配营养高。鼓励宝宝自抓握,食物逐渐变粗糙。
5、十个月时加三餐,奶量六百不可少。生长曲线勤记录,健康饮食真功劳!
6-12个月的宝宝的辅食添加顺序是什么?
首先界定一下添加辅食的时间。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满6月龄时是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也就是说,建议在出生满180天后再添加辅食。
少数婴儿可能由于疾病等各种特殊情况而需要前或推迟添加辅食。这些婴儿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选择辅食添加时间。
但无论如何,辅食添加一定不能早于满4月龄前,并在满6月龄后尽快添加。
【从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
7 ~ 12月龄(出生满180天后至720天)婴儿所需能量约1/3 ~ 1/2来自辅食,13 ~ 24月龄幼儿约1/2~2/3的能量来自辅食。婴幼儿对铁的需求,99%来自辅食。因此,婴儿最先添加的辅食应该是富铁的高能量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入其他不同种类的食物以提供不同的营养素。
【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
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
从一种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逐渐增加食物种类,逐渐过渡到半固体或固体食物,如烂面、肉末、碎菜、水果粒等。
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应适应2 ~ 3 d,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
【宝宝的“一日三餐”怎么安排最合理?】
在临床营养咨询工作中,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需求,我们会分为7-9月龄和10-12月龄两个阶段来建议不同饮食搭配。具体如下。
7 ~ 9月龄婴儿可尝试不同种类的食物,每天辅食喂养2次,母乳喂养4 ~ 6次,并逐渐停止夜间喂养。促使白天的进餐时间逐渐与家人一致。
大致可安排如下:
早上7点:母乳和/或配方奶;
早上10点:母乳和/或配方奶;
中午12点:各种泥糊状的辅食,如婴儿米粉、稠厚的肉末粥、菜泥、果泥、蛋黄等;
下午3点:母乳和/或配方奶;下午6点:各种泥糊状的辅食;
晚上9点:母乳和/或配方奶。夜间可能还需要母乳和/或配方奶喂养1次。
总体而言,7 ~ 9月龄婴儿每天奶量至少600 mL;逐渐达到蛋黄和/或鸡蛋1个,肉禽鱼50 g;适量的强化铁的婴儿米粉、厚粥、烂面等谷物类;蔬菜和水果以尝试为主。少数确认鸡蛋过敏的婴儿应回避鸡蛋,相应增加约30 g肉类。
10 ~ 12月龄婴儿每天添加2 ~ 3次辅食,母乳喂养3 ~ 4次。
停止夜间喂养,一日三餐时间与家人大致相同,并在早餐至午餐、午餐至晚餐、临睡前各安排1次点心。
大致可安排如下,
早上7点:母乳和/或配方奶,加婴儿米粉或其他辅食。以喂奶为主,需要时再加辅食;
早上10点:母乳和/或配方奶;
中午12点:各种厚糊状或小颗粒状辅食,可以尝试软饭、肉末、碎菜等;
下午3点:母乳和/或配方奶,加水果泥或其他辅食。以喂奶为主,需要时再加辅食;
下午6点:各种厚糊状或小颗粒状辅食;
晚上9点:母乳和/或配方奶;
一般来说,10 ~ 12月龄婴儿每天奶量约600 mL;鸡蛋1个,肉禽鱼50 g;适量的强化铁的婴儿米粉、稠厚的粥、软饭、馒头等谷物类;继续尝试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并根据婴儿需要增加进食量,可以尝试碎菜或自己啃咬香蕉、煮熟的土豆和胡萝卜等。
【含铁丰富的天然食物都有哪些?】
含铁丰富的天然食物包括,绿叶蔬菜、蛋黄、瘦猪肉、牛肉、动物肝脏、动物血等。
绿叶蔬菜。
绿叶蔬菜的铁含量在蔬菜中相对较高,同时富含维生素C,有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的作用。
蛋黄。
蛋黄中也有较高的铁,但其吸收率不如肉类。
瘦猪肉、牛肉、动物肝脏与动物血。
瘦猪肉、牛肉、动物肝脏与动物血富含血红素铁,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是人体铁的重要食物来源,也是最佳来源。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并结合临床经验整理,图片来源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作者:南医三院/产科/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