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两个月感觉考试成绩下降 高三下学期突然成绩大幅度下滑怎么办?

[更新]
·
·
分类:行业
3235 阅读

高考前两个月感觉考试成绩下降

高三下学期突然成绩大幅度下滑怎么办?

高三下学期突然成绩大幅度下滑怎么办?

先需要引导孩子明白考试的目的是什么
对于教师来讲,高中阶段考试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缺陷或漏洞,然后通过自我进一步的总结和反思,找出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的方法,进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之中更好的加以运用。
对于学生来讲,高中阶段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查缺补漏,发现自己的不足(看看在哪些方面还不够扎实,那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做题是否符合规范等等),然后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和提高;对于家长来讲,高中阶段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和引导孩子找出考试所暴露的问题,比如努力程度不够,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习惯上存在问题,不会科学用脑学习效率不高等等,然后诱导孩子自己了解自己→自己发现自己→自己肯定自己→自己超越自己。
当家长发现孩子的考试成绩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之后,首先,不要过分去关注考试的分数,而是引导孩子恰如其分分析自己“考试成绩下降”的原因,不仅要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还要找出进一步提高的措施,切实做到查缺补漏,以达到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高效率学习。
所以,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引导孩子审视自己考试所暴露的问题的原因——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够扎识,哪些方面的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答题是不是符合课本上所讲的规范等等。不仅要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还要找出进一步提高的措施,切实做到查缺补漏,以达到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弥补,进而达到提高应考能力的目的
用好课本,成绩补回来没问题
课本是一课之本,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和根源,同时也是试题答案的来源,所以我建议他把课本仔仔细细看一遍,只要他把课本上基础概念透彻理解了,同时也把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纵横向串连了起来,那么我相信他的成绩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的。
看课本的时候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争取把课本上的例题按照相应的解题规范解答一遍,这样他就可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下面把读课本的方法告诉大家,供参考:
第一,读课本应该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特别要集中力量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人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同时要找出知识疑难点。
第二,读课本,画出方法(研究问题的方法)。疑难点在课本里,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在研究解决各个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而且一些典型的、常用的方法还会在书中多次反复出现,阅读课本时应该多留心、多揣摩,逐步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会。
第三,每一门学科的知识点都是有特点的,看书时全明白,合上书后又怎么样?做题时能不能运用?这都需要知识点在脑海中落实到位。每看完课本的一部分,不用课本能不能了解里面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这很重要。基本概念需要正确的理解,要把最细致的地方搞明白,虽然数学、地理、历史、政治都很重视整体的知识架构,但最基础的还是一个个知识点,只有把一个个知识点扎实掌握了,那么你也就会“一看见题目就知道怎么做”了。
第四,要做到以书为主,以题为辅。看书时要注意我们在平时的联系和考试中,错什么补什么,每个环节都有对应的知识点,不要排斥滚动式的知识点复习,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还要反复看,这样逐渐就能演变成板块式的知识点,形成整体知识网络。
第五,掌握知识点不是单纯指看书背下来,而是掌握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的联系和应用。看书时能懂,合上书就忘记是不行的,将课本中内容在脑海里反映出来才可以。
第六,分析比较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用弄得太复杂,比较的方法很多,比如图形法、列表法、图标结合法等。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和知识点的迁移能力。做这项复习时靠的是归纳课本总结方法,而不是靠大量做题。
第七,读书的时候多总结,然后自己给自己提问题,把问题都写下来,然后再逐一解决问题,同时做到一边看一边自己列提纲,把每章每节的主要内容都写下来,这样有助于理清脉络,顺畅思路。只要你把课本上所有的知识点梳理、理解和消化了,那么你的成绩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第八,在日常的学习之中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关键点(比如词语、概念、定义、基本语法、逻辑、章法、定理、公式以及具体的运用和计算)尽可能烂熟于心,同时在学习、听讲、笔记时善于抓住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并把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分解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运用的目的。在用好、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再做相应的题目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做完题之后要思考总结解答这类题目的技巧,从而使自己有效掌握知识以及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及复习方法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
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是:耳、眼、脑、口、手并用,勤练习、多质疑、勤思考、重归纳、多应用,要注意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在学习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果的一个重要策略。课前预习就是每节课前把本次课将要讲授的内容进行预习,初步熟悉课程内容,找到听课和理解的重点、难点、疑点,记下自己的困惑之处、薄弱环节,带着问题进课堂,以期在课堂学习中得以解决。
2、课堂学习。在课堂上要尽最大可能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尽可能使自己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对于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疑点要认真思考,通过听讲来解决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听课检查和锻炼自己的思维。并且不要满足于老师的思路,应多思考一下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或可能。
课堂的学习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一方面老师讲你听,另一方面通过把你的反应反馈给老师,使老师知道自己所讲的内容是否被你理解。因此你要积极地思考,认真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老师了解你现有的思维水平。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记下课文的要点、重点、难点,老师的解释、提示和见解,自己的疑问和理解。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灵敏的脑袋也无法抗拒时间的消磨。
做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学习法,它可以帮助你克服大脑记忆的限制,提示你回忆课堂教学内容。但是做笔记不能成为对教师内容的机械复制,它同时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做笔记一定要取舍得当,详略适中,重点是老师提示的重点和自己不会的难点。
记笔记的过程必须科学分配自己的注意力,针对科目的难易有所侧重:对于较难的科目,可以50%的时间听讲,50%的时间记笔记;对更注重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科目,90%的时间听讲,10%的时间记下提纲就足够了。笔记必须要做到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才更有价值。
复习。可以有效的对抗遗忘
课后复习。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进行积极的回忆和必要的重新学习,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总体理解,减少遗忘。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刚开始遗忘得较多、较快,以后遗忘得较少。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所以,在复习时要注意复习的时间安排。
根据有关研究,有效的复习时间安排是:
第一次复习,学习结束后的5—10分钟。
第二次复习,当天晚些时候或第二天。
第三次复习,一星期左右。
第四次复习,一个月左右。
第五次复习,半年左右。
平时开展复习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有意识地、有规律地、及时地操作。每学过一个知识单元,就应该做一次复习;每个星期都应该对本周的学习内容做一次复习;每一个月也应该对该月的所有学习内容进行一次全面复习。只有这样我们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学的好,哪里学的还有不足,然后及时做出相对措施来解决。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考前的大复习会很轻松。
复习的两个重点环节,首要环节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最后环节的目标是解决问题。复习的目的就是要把不明白的、生疏的、遗漏的知识点搞清楚,是一个通过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月考成绩出来后,“焦虑情绪”迅速蔓延,如何稳住考试失利的孩子?

昨天晚上刚接了一个满心焦虑的妈妈的电话,她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刚上高一,月考就这么差,我都快被他活活气死了,这该怎么办好啊?”虽然隔着电话线,但是我能想象到这位妈妈的现状,应该是不停地在嘟囔,不停地在跺脚,在打电话之前应该还在不断地责备孩子。
我想说的是想要稳住考试失利的孩子,家长自己本身应该正确认识月考,不能表现得比孩子更焦虑;与其责怪孩子,不如和孩子一起来讨论问题;智慧的妈妈应该有举重若轻的能力,把自信和乐观传达给孩子。
家长首先保持好的心态,帮助孩子正确看待月考:月考仅仅是千米长跑中的一小段距离月考失利之后,很多家长表现得比孩子更焦虑,这种焦虑表现在脸上,吐发在言语中,肆意的表达对孩子的不满、责备、甚至否定。这对于本来就心情低落的孩子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此时此刻家长应该自己正确看待,同时也要把月考的目的和作用告诉孩子。
1、月考和中考或者高考有没有关系呢?可以说是有关系的,但是影响很小。就像千米长跑中,暂时有一小段的距离比较落后,是不是就一定是最后跑到终点的人呢?当然不是。月考仅仅代表了你在这一阶段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2、有时考试失利比考试成功意义更重要。我经常说相对于中考和高考而言,此之前所有的考试都相当于演练。有些人在演练的失败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及时的与以弥补,知耻而后勇;有些人把一两次考试的成功当成高枕无忧的资本,对以后的学习散漫、轻视。不同的学习态度产生不同的结果,不言而喻。
3、不受其他人情绪的影响。很多家长见面聊的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学习问题,互相传染着焦虑的情绪,而满怀焦虑的家长又很容易把这样的情绪带给孩子。每个孩子的情况各不相同,彼此之间参考价值不大。而焦虑的情绪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很可能导致孩子对学习的抗拒或者恐惧。
不要让考试成为孩子的噩梦,无论成功或者失败,孩子都可以从考试中有所收获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成绩过于敏感,非常容易把很小的考试影响扩大化。一个孩子在成长中会经历很多次的考试,不应该把考试变成孩子的噩梦,而应该让孩子从考试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或者失败的收获。
考试的本意就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日常考试。考得好当然值得喜悦,说明孩子在某一阶段对知识掌握的是比较扎实的。考差了是不是就应该郁闷呢?可能心情会有一点失落,但是也应该感到高兴,因为月考让你发现了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你及时的调整学习的方式和方向。
有些孩子为了逃避家长的责罚,总是给考试失败找借口:粗心马虎了,考试身体不舒服了,考试紧张了。其实考不好只有一个原因:对知识点掌握的不扎实不熟练,其它的理由都只是借口。所以家长不要给孩子的考试太大的压力,让孩子能够正确的面对考试,从考试中有所收获,而不是千方百计的逃避交流这个话题。
家长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孩子,所以家长首先要纠正自己的心态。我觉得无论考得好坏,只要孩子能正确地看待考试,从考试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给自己正确的评价,那么焦虑情绪自然也就云消雾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