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的八种用法和例句
中之什么意思?
中之什么意思?
之
古汉语释义:
之常见含义
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
动词
到,往。【现代汉语解释】
例:①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②行不知所之。——《庄子》
③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④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
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①人皆吊之。——《塞翁失马》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③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
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
⑤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⑥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指示代词,这。
例: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④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我。
例: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4.可用于宾语前置句复代指宾语,用于动词之后。
①野语有之曰。——《庄子·秋水》
②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
③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
助词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例:①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③若能以吴、蜀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贾谊《过秦论》
古文中“之”有几种用法?
之字在古文中的用法有以下七种:
1、动词,本义,出、进、发展。 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2、动词,往,到......去。 例句: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译文: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3、助词,表示之前后之交集,常可译作的。 例句:马之千里者。——唐代文学韩愈《马说》 译文:能够日行千里的马。
4、代词,他,她,它(们)。 例句:人皆吊之。——西汉刘向《塞翁失马》 译文:人们都前来慰问塞翁。
5、作宾语前置(倒装句)的标志。 例句:何陋之有?——先秦孔子《论语·子罕第九》 译文:有什么简陋的呢?
6、用在句末补足音节,无实义。 例句:怅恨久之。——汉司马迁《陈涉世家》 译文: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
7、用在句中(常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例句: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 译文: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