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题海战术违背了相同要素
“不凌节而施”是什么意思?
“不凌节而施”是什么意思?
“不凌节而施”。
这句话汉代郑康成解为“不凌节,谓不教长者才者以小,救幼者钝者以大也。
”孔颖达解为“不凌节,谓年才所堪,不越其节,分而教之,所谓孙顺也。
”依照他们的解法,要从学生的年龄和才能出发,因材施教。
《学记》说,“当其可之谓时。
”这是孟子所说“时雨之化”的“时”,其意义是说,“教育工作必须及时进行,如果失之过早,它就不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要。
相反,如果失之过迟,则学生的要求可能已经消失,也不容易使他们接受。
这样不合时机的教育,《学记》认为,必然是‘勤苦而难成,达不到教学的预期的效果”。
所以《学记》提出“不凌节而施”的要求。
“不凌节”就是教学不要超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教小的、钝的学生太多太深的知识,超越他们的接受能力,使学生“吃不了”;也不要对大的、有才能的学生,教的太浅太少,使他们“吃不饱”。
《学记》要求要在“节”的限度以内,做到“教不凌节”,“学不躐等”,循序量力地进行教学。
《学记》主张“幼者听而弗问”,为的是“学不躐等也”。
“良冶之子”之所以“必学为裘,”“良弓之子”之所以“必学为箕”,“始驾马者”之所以要“反之,车在马前”,都是说明要在“节”的限度以内循序渐进而不“凌节”的意思。
《学记》反对“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只顾赶进度,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因为它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凌”了“节”。
夸美纽斯曾说过:教材讲解要注意一贯性和连续性。
并提出“使先学的东西为后学的东西开辟道路。
”梁启超讲得更通俗:“求学譬如登楼,不经初级而欲飞升绝顶,未有不中途挫跌者。
”(《教育政策私议》)孔于亦有“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的评论。
(《先进》)中外学者这些话都说明,教与学要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要想“挟泰山以超北海”是做不到的。
(《孟子·梁惠王上》)现在,有的学校搞突击、搞竞赛,搞题海战术,片面追求升学率,都是违反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不会取得什么效果的。
即使偶而见效,也决不会持之久远,不少学生通过突击升入大学后,功课跟不上,就是例证。
殊不知“多则惑”,“欲速则不达”。
一流老师教炼金术,二流老师搞题海战术,三流老师玩押题术对吗?
学习感悟。高考数学129,学数学别那么多花架子,把公式烂熟于心也就是扎马步,然后再灵活运用。高考语文121,就是多阅读,古典名著为主,现在的玄幻小说读了也没用。物理,化学也是公式烂熟于心。生物政治死记硬背。地理一定要借助工具理解。高考是大综合,245。英语就不说了,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高考4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