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效应模型占比多少
心理学研究中,部分中介效应和调节作用有什么区别呢?
心理学研究中,部分中介效应和调节作用有什么区别呢?
这个你主要可以参考温忠麟的中介调节方面的文章和教材假设自变量是X,因变量Y,中介变量是M,单独做Y对X的回归,得到系数C,这个代表总效应(间接效应 直接效应),做Y对X,M的回归分别得到回归系数C和a,做M对X的回归得到回归系数b,那么根据中介效应的定义,中介效应即a*b,一些结构方程的专门软件可以直接检验a*b,如lisrel,mplus,amos等,如果用spss,那么一般是采用依次检验的方式,分别检验a系数和b系数,若都显著,sig
中介效应值可以为负吗?
1925~1930年间,英果尔德(C. K. Ingold)提出了中介论,用以说明用经典结构式不能圆满地描述的某些分子的化学行为。
他认为在常态下具有不饱和体系的分子中存在着电子转移,由这种电子转移所产生的效应称为中介效应。如果相关的系数都显著的话,中介效应的值可以为负。
中介效应最后的系数多少算正常?
对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15.6%不算很小,实际研究中比这个值小的应该很多。
对于中介,更重要的还是在于理论论述,论述得当,能够突出该中介的重要性和创新性,哪怕是值稍小一点,也是不可忽视的。
部分中介效应和调节的区别?
调节效应是研究X对Y的影响时,是否会受到调节变量Z的干扰;比如开车速度(X)会对车祸可能性(Y)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关系受到是否喝酒(Z)的干扰,即喝酒时的影响幅度,与不喝酒时的影响幅度 是否有着明显的不一样。
中介效应:是研究X对Y的影响时,是否会先通过中介变量M,再去影响Y;即是否有X-M-Y这样的关系,如果存在此种关系,则说明具有中介效应。比如工作满意度(X)会影响到创新氛围(M),再影响最终工作绩效(Y),此时创新氛围就成为了这一因果链当中的中介变量。
在用spss做中介效应检验时,如果要控制人口学变量,是怎样操作呢?我采用的是温忠麟提出的逐步检验法?
先把你示意图画出来,控制变量在每一步中影响哪个,然后SPSS分步处理即可。但温的分步回归分析已经被淘汰了,方法有误。现在这种情况用Amos或Mplus等结构方程模型软件处理是最好的了。(南心网 中介效应控制变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