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白和弦梦境第十五层怎么过 二人世界唱什么歌曲既温馨又浪漫?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4364 阅读

纯白和弦梦境第十五层怎么过

二人世界唱什么歌曲既温馨又浪漫?

二人世界唱什么歌曲既温馨又浪漫?

慢慢听,慢慢品……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座着摇椅慢慢聊……

莫扎特a小调奏鸣曲表达了什么?

同时,强烈的小调性色彩也一直充溢着整首作品,曲 中不协和的和弦带给人一种隐形的压迫感,使音乐之间充满 了灰暗的张力,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炽热的思恋,压抑的 畏惧,哀伤的梦境,同时又饱满而热烈,像是在寻求力量与 命运进行抗拒、挣扎

有哪些浪漫的情歌?

中文的:我恨我爱你、Waiting for you、爱上未来的你、醉清风、真爱你的云、一秒的安慰、给我你的爱、只因为你
法文的:La Vie En Rose
英文的:Pretty boy
钢琴曲:月之迷宫、宿命、白夜、天空之城、雨之印记(即KISS THE RAIN)、奏之曲
日文:Dearest /Every heart/my will /first love / 水果篮子、 雪之华、在你身边、Its only the fairy tale、悠悠飘落、夜之歌、月光
泰文的:即使知道要见面

五月天的《温柔》是他们最好的一首歌吗?

个人是五迷,温柔这首歌给我很大影响!据我所知很多人就是听了这首歌后决定学吉他的,你觉得这首歌怎么样?

以前觉得一般 改版后好喜欢 一生中所爱的五月天 昨晚去看了复刻演唱会 近距离看到阿信 怪兽 石头好激动,台湾的演唱会他们好亲切 期待还有许多下一次,遵守一起唱到80岁的约定!

如何评价李雨的专辑《浮世游》?

从第一张专辑《鱼里言吾》到第二张专辑《浮世游》,李雨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而就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雨却已经完成了两个小目标,一个是打破了她自己出道之初被贴上的音乐标签,另一个则是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音乐人格。
古风和民谣歌手,就是李雨出道之初,被贴上的音乐标签。这种音乐标签对于一个新人来讲,很实用。因为它们能够成为新人的辨识度,也容易在归类后,让人更容易通过索引而找到。
更何况,出道之初的李雨,也确实是一个擅长古风元素,又能把歌曲写得既禅意也烟火的……民谣歌手。
有的歌手愿意把自己归类,甚至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找到一种演艺的安全感。但李雨显然没有这样的打算。甚至可以说,到了《浮世游》这张专辑时,你真的已经不能再用民谣这样的归类,去定义她的音乐。
而李雨也不是刻意要“抛弃”民谣这个标签,甚至像很多歌手那样,通过拥抱另一种或几种风格,比如电子、比如摇滚、比如爵士,去人为甩掉过往的那个自己。
李雨在新专辑《浮世游》里所做的,更像是一种不自觉的探索,是在一种本色自我上,通过技术与灵魂的碰撞之后,完成的一种创作升级。这种升级,很难再用曲风这个框架去定义,因为讲道理的说,真正的好音乐,是无法用一种曲风标签,就能轻易概括的。
其实,从创作的那一面来讲,《浮世游》里的李雨,就是从《鱼里言吾》游过来的。整张专辑的创作,依然是属于那种烟火味十足的诗意,以及有着现代文明气息的古典侠情。
新专辑11首歌曲,第一首和第六首的歌名是四个字的,最后一首歌的歌名是三个字的,而其余的歌名都是两个字的。虽然,这是一个和音乐本身无关的细节,却让我想起记忆中实体唱片黄金年代的那些专辑,在CD还没出现之前、由磁带和黑胶作为载体时,那种AB面排列曲序时特有的对称设计美感。
这种对称更体现在李雨的歌词创作里。
《别的城市》里“你在这儿参加过几场婚礼,也看着几栋高楼平地盖起”,以及“日子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过下去,习惯了生活不会发生大的欢喜”这样上下文的句子,不仅有押韵还有对仗,工整的结构里容纳了率真的叙事,简单明了之余又有着属于生活的淡淡诗意。这样的文字,通俗易懂又充满着最朴素的美感,也是这个时代很多作品,已经消失的一种美好传统。
李雨的词,最大的不同,就是亦古亦今。上一张专辑有《吾妻》、《酒僧》等等,这张专辑同样有《莺莺》、《斯人》、《尘土》、《知秋》等等。
在这些作品里,李雨给人带来的还是那种传统的美感,比如“秋高气爽、山云如幕”、比如“一捧尘土落成一方天涯”,或者“晚钟绵绵,万户炊烟”。而除了古典诗词的手法运用之外,李雨的这些创作,更多给人的还是一种活的灵动,以及流动的生趣。不是宫廷词那样追求词藻华丽,而是真的一梦就梦回了魏晋唐宋,有文字美感更有代入的动态。
当然,李雨的创作,并不是词与曲割裂的创作。甚至可以说,不仅相比同时代的其它作品,就是对比她之前自己的作品,这张《浮世游》里的音乐,都开始变得更有词曲唱与编曲的共生感。
人歌合一,于是就有了氛围,有了境。意境的境。
没有同时代歌手那种所谓多元化的野心,李雨在这张专辑一开始(当然也包括上张专辑),就知道编曲与歌曲共生的关系。这种共生关系,不是在创作完一首歌曲之后,用一些套路化的曲风,呈现外在的华丽,以及尝试过程的艰难与不易。而这样,终究会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甚至把音乐当成了一种攻坚战,为了攻坚而为自己设置困难。
李雨所追求的音乐共生感,一是用编曲作为歌曲的延伸,让自己用吉他创作的歌曲,能够脱离和弦的框架,在器乐、音色与律动中,延伸出它原来有或没有的潜力。这,就是传说中的音乐可能性。
另一方面,那种延伸出来的新的可能性,又反过来作用于李雨的创作和演唱,因此让她的创作,可以于基本的词曲性格之上,通过与乐手、与音乐氛围的化学反应,从而又“变异”出一种新的可能性。
当然,还是要提一点的是,从《鱼里言吾》到《浮世游》,李雨的两张专辑,从音乐上之所以会在统一感的基础上,还给人一种有层次的递进感,以及一种不断向前的探索感,也和制作人王于陞及编曲谢立航这样固定的制作班底合作,有很大关系。
这就是传说中的磨音乐。这种通过慢慢磨合做音乐,和请一个制作人接活,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制作人和歌手之间彼此之间,在音乐上的渗透关系。而一张好的专辑,只有制作人和歌手彼此之间渗透,形成一个真正的整体,所有的乐器、所有的细节,也才是真正为专辑的作品而设。
值得一提的是,这张专辑的制作人,除了亦友亦师的王于陞,还包括李雨本人。
《浮世游》这张专辑最赏人悦目的一点,就是音乐上的整体感,不需要概念和企划的东拉西扯,通过音乐一体化的塑造,整张专辑的十一首作品,就是一个整体、一个梦境。
而梦境感,也是《浮世游》这张专辑的最大聆听感受。整张专辑的作品,都因此被融入极具沉浸体验的氛围中。王于陞和谢立航的编曲,有后摇式的延伸感,饱满又具有下潜特质的音色,都让《浮世游》整张专辑,都处于一种浅灰的色调中。
既是浅灰,亦是朦胧。
这种朦胧,既让李雨的作品和聆听之间,有了一个缓冲的地带,也让作品泛出了另一种艺术的光晕,并有了立体和层次的美感。民谣,不再仅仅是民谣,至少可以说,通过这种磨音乐方式的制作,也让李雨成了近五年出道的民谣歌手中,极为少见的依然有着民谣内在,但音乐外在早已经和民谣曲风无关的歌手。
在创作上追求音乐本质的美好,在制作人追求音乐多线条的美感,再加上录音师陈宇轩对于动态的平衡掌握,《浮世游》因此也有了纯粹本色与绮丽璀璨两种质感。
曾经,有一个话题叫#30年难得一见民谣唱作人#,很多人当时都是一笑而过,但《浮世游》这张专辑推出后,这个话题倒是有了重启的理由。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李雨还重新定义了民谣唱作人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