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水球任务在哪接 在农村打水井,老人们常说打到“阴河”水抽不完,真的有“阴河”吗?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1597 阅读

奇怪的水球任务在哪接

在农村打水井,老人们常说打到“阴河”水抽不完,真的有“阴河”吗?

在农村打水井,老人们常说打到“阴河”水抽不完,真的有“阴河”吗?

在我们当地农村(江西赣南),现在家家户户也还有水井,平时的饮用和生活用水都来自水井。今年江西连续干旱四个月,很多水井干涸或者缺水,但我们村一口只有两米深的古井却水流不断。这口古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从未干涸。据农村老人说是请人看了地形,才在那挖了一口井,以前100多户家庭的饮水都是从这口古井中取水。
我们江西属于丘陵地区,我们生活在小山坡上,用以前的话“依山傍水”,以前有些农村老人会看地形会看水路。农村老人常说“山有山脉,水有水路”,挖水井是有技巧的,首先得会看山形水路。不会看水路的挖十几米都没有水,会看的人水井只需要几米就可以挖到水。农村也有句话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长”,其实在山上更容易挖到山泉水,而且不需要挖多深就有山泉水。
可能各地的叫法不一样,有些地方叫它“阴河”,在当地农村叫它“水路”或者“水脉”。农村的水井只有挖到了水脉水井才不会干涸或者缺水。现在当地农村家家户户都有水井,但八九十年代挖的水井都是请人看过地形和水脉,这样的老水井在今年连续四个月干旱中,依然能有源源不断的地下水。这些老水井,挖到瓦泥了就可以挖到源源不断的泉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水脉。现在很多新挖的水井,却在今年干旱中干涸或者缺水。现在农村挖水井的人大部分都不会看地形和水路了,都是依靠机械盲目挖井。现在的钻井机械能打几百米的深度,只要一直挖总能挖到地下水。
地下是有“阴河”,我们当地叫水脉或者水路。在山上挖水井,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之分。地表水在天气干旱时会缺水或者干涸,但地下水就是地下小河流,一般不会干涸。有经验的挖井师傅,是根据地形,地貌结构来判断哪里有地下水和水脉。在挖井时从岩层和泥土的结构就能判断还要挖多深就可以挖到水路。
在农村挖水井不是人人都可以挖到水脉的,这都需要丰富的地理知识,会看地形和水脉,才能最省人工最省钱就可以保持水井不缺水,只有挖到水脉才能保证水井不干涸。

地球上飞得最远鸟能飞多远?它一生可以飞多远?

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一只被编号为“4BBRW”的斑尾塍鹬连续飞行11天,横跨太平洋,飞行距离达到了12200公里,这是有记录以来单次飞行最远的鸟!
十几年前,科学家为了监测候鸟的迁徙路径和习性,在新西兰米兰达港,为16只斑尾塍鹬装上了小型卫星跟踪器,其中一只斑尾塍鹬的腿上系着编号为E7黑色塑料足旗。
正是这只E7,在2007年的世界各国媒体上大出风头,也让很多生物学家大跌眼镜,因为这只斑尾塍鹬从阿拉斯加出发,向北斜跨太平洋,一直飞到了大洋洲的新西,创造了鸟类单次飞行最远距离的记录。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这只斑尾塍鹬在8天时间里,连续飞行了11587公里,飞行期间不吃不喝不睡觉!这让科学家们为之震惊,E7也成为当时世界上单次飞行最远的鸟类。
而此项记录被另外一只代号为“4BBRW”的斑尾塍鹬打破,2020年9月16号,这只斑尾塍鹬也是从阿拉斯加出发,沿着“E7”的路线飞行,不过在即将抵达目的地时被的飞吹到了澳大利亚,“4BBRW”只能绕远了一段距离,最终抵达新西兰。
这也让它的飞行距离打破了原有的记录,连续飞行11天,飞行距离长达12200公里,途中仍然是不吃不喝不睡觉,斑尾塍鹬始终是目前地球上单次飞行距离最远的记录保持者。
那么斑尾塍鹬究竟是何方神圣,它为什么能连续飞行这么远?下面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斑尾塍鹬是何方神圣?斑尾塍鹬属于鹬科塍鹬属,是一种水鸟,跟鸽子体型差不多,体重不足1斤,不过它的腿、脖子和喙都比较长,方便在滩涂觅食,这是大部分水鸟的共性。
成年斑尾塍鹬全长可以达到37公分,它的尾巴上有斑点,主要栖息在沼泽湿地、稻田和海滩等处。在大部分国家的动物园或者博物馆里,都可以看到斑尾塍鹬的身影,这种鸟的分布比较广泛,除了南美洲比较少之外,在世界其他地方,算是比较常见的鸟类。
斑尾塍鹬在我国为旅鸟,每年春秋两个季节,常有成群迁徙通过,尤其在我国一比较著名的观鸟地点,比如上海的崇明东滩、江西的鄱阳湖湿地、广西的沿海红树林等地,也都比较容易看到。但是斑尾塍鹬在2017年的时候,已经被列为近危物种,见到了也不要随意捕捉。
斑尾塍鹬的食物主要以甲壳类、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蠕形动物、水生昆虫等无脊椎动物为食,觅食的时候经常把长长的喙插入泥沙中,直至喙的基部。
斑尾塍鹬从阿拉斯加飞往大洋洲主要是为了寻找食物,这是大部分候鸟迁徙的主要原因。阿拉斯加冬季的时候,大地会被厚厚的冰雪覆盖,沼泽也会冰封起来,斑尾塍鹬就找不到吃的了。所以在冬季来临之前,它们要飞往南半球的新西兰,等到第二年北半球夏季来临时又飞回阿拉斯加。
斑尾塍鹬为什么这么能飞?在全世界已知的8600多种鸟类中,约有1/3是候鸟,它们都有随着季节变化而迁徙的习性,每次迁徙都会飞行很长的距离。比如北京雨燕,从我国首都北京出发,一路飞行到南非,迁徙距离远达16000多公里。
不过要论单次飞行最远距离,非斑尾塍鹬莫属,跟其他候鸟飞飞停停不同,斑尾塍鹬迁徙途中从不停顿,甚至不吃不喝不睡觉,直到抵达目的地才会停止飞行!
那么斑尾塍鹬为什么这么能飞呢?目前科学家们给出了两个主要的原因:
1、神奇的囤脂能力
斑尾塍鹬每次在启程迁徙之前,都会做好完全的准备,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储存脂肪。它们在阿拉斯加与新西兰之间往返,途中不吃任何食物,就必须要提前储备足够的脂肪。
科学家是怎么知道斑尾塍鹬飞行途中不吃东西的呢?因为斑尾塍鹬主要生活在湿地滩涂,以小虾小蟹以及昆虫等为食物,它们一般在沼泽地边行走边吃虫子,但是在飞行的时候,斑尾塍鹬是无法进食的。科学家们在监测“4BBRW”的记录中,没有发现它有停留的情况,也就是说斑尾塍鹬并没有停下来觅食。
数据显示,斑尾塍鹬启程之前的体重,比平时的体重翻了一倍,但是它们的体型却没有太大的改变,没有长成“大胖子”,这就是斑尾塍鹬神奇的地方——它能够压缩自己的内脏,来给脂肪腾地方!这样既增加了飞行所需的能量,又不至于让自己的体型变得肥胖而影响飞行。
所以说,斑尾塍鹬能够持续飞行十来天,凭借的就是神奇的囤脂能力,它们在起飞之前脂肪的含量达到了体重的一半,这种能力在鸟类当中是首屈一指的。
2、左右大脑轮流值班
斑尾塍鹬飞行所需的能量解决了,但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克服,那就是睡觉的问题。人如果一个礼拜不睡觉,恐怕会困死,鸟类同样也需要睡眠,那么斑尾塍鹬是如何做到11天不眠不休的呢?
其实科学家们目前还无法完全确定斑尾塍鹬睡眠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不过有一个推测:斑尾塍鹬长途飞行的时候,左右大脑可能会轮流休息,它们只需要一半的大脑就可以控制身体平衡和飞行导航等。
所以说,斑尾塍鹬拥有其他鸟类不具备的两种特殊能力——囤积脂肪、左右大脑轮流值班,这两种能力让它们长途飞行时可以不吃不喝、不眠不休。
结语不管是E7,还是4BBRW,或者其他斑尾塍鹬,它们每年都会在阿拉斯加与新西兰之间往返一次,每次往返都要飞行大约3万公里的距离,而且在它们的一生之中,要这样来会飞行15~20次。
如果说地球上迁徙距离最远的鸟类,当属北极燕鸥,单程距离高达19000公里,排在第二位的是北京雨燕。
但是单次飞行距离最远的鸟类,非斑尾塍鹬莫属,目前的记录是12200公里,斑尾塍鹬神奇的囤脂能力和左右大脑轮流休息的机制,让它们拥有了横跨太平洋的能力。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遇到脚上带着金属环的鸟类,很可能就是所谓的环志鸟类,此时一定要记录下环志上的文字,并报告给当地的观鸟协会。
关于这个话题就介绍到这里,读者朋友有其他观点的,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