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在大学的感受
大一是否该努力学习?你怎么看?
大一是否该努力学习?你怎么看?
不止大一,大学四年的任何阶段都应该努力学习。想必很多人都对西方一些国家的教育不陌生,大学之前的教育更多的关注孩子天性的发展,也就是遵照自然规律,并不十分在意学习成绩,注重孩子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到了大学阶段,几乎是达到了一生学习的顶峰,争分夺秒、广泛涉猎、学习深入以及社交等,不可不说大学阶段是人生集大成的关键阶段。对于我们国内的大学教育来说,也是一样的,虽然在高考之前的十几年里,众多学子废寝忘食、孜孜不倦,掌握了各种基础学科的知识,但是到大学以后学习专业课,还是感觉很迷茫,专业课艰涩难懂,好像自己之前十几年的知识都白学了,甚至会听到不少学生说,高三才是我人生知识的巅峰时期,而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在专业领域学习深度不断增加,为社会培养各个领域的知识型人才,需要用心学习、耐心钻研,作为学生自己,要不要努力学习,自然不言而喻。
在大一上半学期,会出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不同程度的挂科,难道是这些考入大学的孩子们智商不够高、学习不够优秀吗?然而并不是,能够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智商都是过关的,曾经学习也是非常优秀的,但大多数学生能够考上大学是在家长的督促下、老师的耳提面命下、周围学习氛围的感染下,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到大学以后,父母不能每天在身边谆谆教导,老师更是上完自己的课就忙于做实验、搞项目、提升自己能力,无暇顾及学生到底有没有在学习,辅导员主要是行政工作、班级事务,也很少会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检验一学期学习成果的时间就只有期末考试,从九月份入学,到十二月份、一月份期末考试,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稍纵即逝,大多数学生还沉浸在对大学生活的新奇、懵懂状态,考试已经悄然而至,才发现一个学期干嘛了,居然课本还是新的,学几门课都不清楚,更别说各科教师是谁了,没有压力的时光总是太匆匆,即使想突击一下应付考试,才发现专业术语是多么晦涩难懂,全书那么多字,大眼瞪小眼,互相不认识,如此,能不挂科吗?
现在的时间应该是很多大学的期末考试月,从微博、头条、甚至人民日报等众多媒体平台的新闻上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紧张气息,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学习一个学期的知识,即使是应付考试,压力可想而知。出现了很多“考试期间请叫我过儿”、“潇潇洒洒大半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学文学的拜孔子、学药学的拜药王等,层出不穷,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很多人都是那时候过来的,现在想起来有后悔的、当笑话讲的,还有感觉不过尔尔、云淡风轻的,回忆起来是哪种状态,取决于大学里下了多少工夫。趁着年轻多学一些知识和技能,以后不一定有用,但是万一用起来不会再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而可以非常淡定从容的说“这个我会,大学里有学到过的”。
大一学的知识一般是专业课里比较基础的内容,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做铺垫的,大学阶段的学习是层层深入、逐渐加深、慢慢递进的,基础不扎实,之后的学习就会非常的被动,人们经常说“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一旦拖后腿,很可能耽误其他事情,比如说大三下半学期,很多准备考研的学生就在复习考研专业课了,如果因为基础不牢固,再浪费时间复习,就有可能拉后腿,再比如将要毕业,同学们都在忙着找工作,写毕业论文,挂科的学生却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复习补考,因为是最后一次大清考了,再通不过毕业证和学位证就拿不到,大学四年白上了,多耽误工夫。
提醒广大学子,不要相信很多人说的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老师画画重点,很容易及格,那是对所学知识有一定认识为前提的,一本教材从零开始,重点知识能不能在短时间内理解,考试能不能写到卷子上,都不好说,另外,现在很多学校宽进严出,甚至禁止老师提前划考点,还是不要冒险的好。
大学生有心理压力吗?如果有该如何排解?
【开心墙头草】
大学生是心理问题比较多的人群。
主要是高中三年,正值青春期(有人还喜欢加上“叛逆”两个字),心身发育不平衡,自我整统感尚未完成。
这是人一生中心理波动最大的阶段,但却是最压抑、最苦闷、最扭曲的一个阶段。
大家都知道,它的起因是:高考。
可以说,高考是人生少年最悲壮,也是最辉煌的挑战极限之役。
当然了,战争过后满目疮痍、伤痕累累是在所难免的。
所以,大学一年级,是一个关键的疗伤转型时期。
从中学生思维到大学生模式,从故乡父母娇惯,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跟几个陌生的孩子同室生活,学习内容和难度也跟中学迥然不同:孩子们面临着心理适应的问题。
我在做个案咨询时,遇到的这一类问题很多。
接下来,由于内心安全感的缺失,由于远在他乡的孤独,由于中学阶段被压抑的对异性的强烈感情,很多孩子会开始自己青涩的恋爱,出现这类心理问题的孩子也很多。
还有对专业的适应,对未来生涯规划、求职就业等等的焦虑,造成另一类的心理压力。
面对以上压力,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严重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有问题要早早向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求助,多跟辅导员、班主任沟通。
温馨提示:一定要防微杜渐,及早防范!
三、目前有相当多的大学心理咨询室,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真正的心理辅导、心理筛查,根本没有展开,学生要自己购买书籍,在网上、线下参加各种心理减压学习、讲座、培训。
建议从积极心理学入手。
提醒:不要去参加所谓的“身心灵培训”,这种培训有很多带有邪教性质,良莠不齐,不容易分辨真伪,所以大学生不要去参加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