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的出路在哪里找
家具设计师的出路在哪里?
家具设计师的出路在哪里?
题主是家具设计师?
是设计专业出身吗?
家具设计师看起来是一个很优雅的工作,坐办公室,敲键盘动鼠标,每天做完老板安排的任务,但是工资呢,还是那么点。
转行吗?现在家具设计师这一行转行的现象确实很严重,我以前认识的一个做家具设计的同学,他们专业七八十号人,毕业三年后,已知的还在做家具设计的只有不到5个了。
是因为行业竞争力大吗?
其实不是,根本没个什么市场存在,你在学校学的设计方面的技巧啊,思路啊,发挥啊,用不到,价值体现不出来,作为一家家具厂的设计师,你只需要按照老板规划的任务做好,不用想很多别的,其实这个职位在很多时候根本不需要一个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去做,随便找一个会PS,CAD或者Pore的同学就可以做的来。
那每年毕业这么多家具设计的同学该干什么呢?
你要认真思考这几个问题(时间是过得很快的):
一.你有你非常喜欢的专业么?
YES:
不要放弃你最喜欢的专业,把它作为你专业之外的特长兴趣去积极投入。很多时候是弯道超越的道理。比如一个班的理科生,往往优胜出来的是语文好的。同样,一帮工程师技术可能差不离,谁口才好,谁擅长社交,谁擅长管理,谁擅长统筹,谁容易优胜出来。而喜欢,不一定就要占有呀。喜欢的花未必要摘,喜欢的人未必要在一起,不,是很多时候没法在一起,不过,正是因为没有,才美,没让人幻想,才更韵味悠长。兴趣,爱好,一样。
我大学之前疯狂热爱汉语言文学,幻想青灯黄卷的生活,但不幸进入家具设计专业。当时励志要考研考上汉语言文学,也曾因为选专业的问题和爸妈大吵特吵,那时候,的确不很懂事,的确对汉语言爱到痴狂。可后来,接触了设计,深入了解工学,发现其中的兴味,发现其实自己完全可以投入完全可以胜任的。
不喜欢的专业,阴差阳错接触到的事物,虽然不是你理想的轨迹,却是上帝给你打开的一扇窗户。
而人的抵触、埋怨、不接受、拒绝,往往全都源于不了解,乃至无知。
骂小米low的人,都不知道小米的故事,只是道听途说。
骂咪蒙的人,骂采铜的人,亦是如此。
人家那么多闪光点,为什么偏要钻牛角尖揪细节呢?
如今,我非常感激当初高考的阴差阳错,让我离开了汉语言那一方狭隘的天地,看到了更广阔的山川河流星辰大海。我从不认为我放弃了写作放弃了汉语言文学,我只是选择了弯道,选择了社会,选择了更开阔、更博大的事业。而曾经的执念,如今升华为信仰,潜藏在内心深处。再苦再累,夜深人静时候,烧一壶茶,点一盏灯,飘窗夜读半小时,哪怕,五分钟也好。
NO:
如果没有非常喜欢的专业,并不可怕。因为大学之前的教育、大学的教育,都是按部就班(灭绝人性有点难听)。但生而为人,我觉得倘若不想活得太枯燥,还是愿意去探索自己的精彩的。我主张,从尝试开始。你看,没有用。臭豆腐闻闻,只能让你嫌弃,咬上一口,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你不能了解一个行业、一门学问的乐趣与奥妙,你得深究一些。当你投入了,你才更加重视;当你成就了,你会备加珍爱。没有兴趣?根本不了解,哪来的兴趣?屡战屡败,怎么可能还有兴趣?让自己投入,让自己获得成就感。接下来的事情,水到渠成。
人生没有一点喜欢的事情,愿意投入的领域,会很无聊的,无聊到早晨明明醒来了,却找不到起床的理由。
无聊会消极,会埋怨,会怀才不遇,会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只是不知道问题偏偏出在自己身上,不知道自己逍遥度日(虽然也是浑浑噩噩,轻松未必快乐呀)的时候,别人有多拼,别人成功之前输得有多惨,摔得有多重。
二.毕业后的出路在哪?
大抵分三种:
1.银行/公务员等事业单位、国企:
答主不推荐。很大程度上因为AI发展很快了。
“如果以后你们都失业了 那该怎么办?”这句话是李开复本场的正式开场白。由于人工智能拥有远超过人类的理性思考能力,所以未来很多职业人工智能将会比人类本身能够更好的胜任这样的职位,所以未来很多人将会面临被人工智能替代而失业的危机。就这一点,李开复则直言不讳,“未来10年中,人类社会将会有50%的职业类型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详情可以看奇葩大会第一期。或者人工智能相关报道。
2.考研/出国:
挑战不大、混张文凭的考研/出国,建议就不要浪费时间了,钱倒是小事,青春短暂,躲在一个打着学术旗号却与社会毫不接轨的地方,未免可惜。应用学科,是需要市场检验的,建议工作。
医学等很有必要、含金量极高的读研出国,各位加油。看好你们,中国的希望。
3.自己打拼,步入社会:
我想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而很多人读研,是因为迷茫,因为想逃避工作,不想那么快走出社会。的确,从校园到社会,有一道坎,但这道坎,你推迟三五年,也是跨,早三五年,年纪轻轻,更经摔。
三.关于家具/家居/室内设计的出路
1.大师:
如果你很有天赋、肯吃苦钻呀,那就可以奔着5%的金字塔顶端,成为一代大师。中国的设计,在国际上并不很好,但比足球的口碑可能好点。杨明洁等一代大师,也自成风格,也许,有天赋的你就是下一位。
我有木材学的同学毕业后去了日本,有学产品设计的毕业去考了建筑设计,他们入了行,也找到自己的方向,挺好。往大师看齐,成不了大师,也是不错的设计师。
2.销售导向:HOLD住客户整体需求、有自己一方市场:
很多直系家具设计毕业,会选择这条路,无论是电商起家的林氏木业,销售起家的索非亚,传统起家的亚振、圣奥,还是技术起家的商品宅配。都需要这种能画得了图纸、对付得了客户、联络的了安装师傅、引得来回头客,能HOLD住全过程的店长型人才。不要看不起店长,店长工资不低。
这一类的,工作一两年,只要肯吃苦肯动脑筋,上海地区基本八千一万问题不大。但是跟着个人能力走的。
3.独立设计师(重点,记下来,要考的,哈哈哈)
你应该知道现在很多设计师都下海做了自己的品牌,他们大多是有一定行业经验的,又有自己对家具设计的独到见解,正好市场也出现了这一块需求,还有越来越大的趋势,于是很多独立设计师走上了独立之路。像梵几、木智工坊、吱音、失物招领等,都是做得比较好的。网上还有很多,一大把,不夸张。
这条路上现在人很多,那么你需要搞定的第一个就是设计,你要做好市场调查,确定你设计的是给普通人用的,而不是准备给博物馆收藏的。
第二,你需要找好一家合适的代工厂为你加工,这又是一段难走的路。刚开始不可能大规模生产(实际上,独立家具品牌能大规模生产相当不多),你的设计要经历从打样到小批量验证到量产的过程,你要考虑好每一个阶段的情况,用料啊,成本啊,设计啊,工艺啊,配件啊,什么的都要和工厂沟通好,会很繁琐。
第三个,你要找个地方(渠道)卖你的东西吧,开始的时候肯定是在某宝开个小店,有钱一点的可以做个官网,你甚至可以学现在很多产品推广的做法,来个众筹,虽然没人试过,但不一定就没用哦。另外,开通公众号是必须的吧,发几篇文章也是必要的吧,也就是说,你要懂得运营自己,现在已经没有主动上门的买卖了,酒再香,也禁不住巷子深。
第四,流程已经全部走了一遍了,每天每星期每个月都有稳定并且持续增长的流水(你可以养活你自己了,甚至可以养活一票员工),那么好的,恭喜你,你已经晋级到了下一个阶段,具体是什么阶段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你需要注意品牌影响力了。参加各种什么家具展是肯定的(家具这一行业销售渠道不是很多(特别是你发展的初期阶段),家具展算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中最重要的之一),动不动拿个什么设计大赛的大小奖是应该的。这时候你已经脱离了家具要怎么用的问题,你跟人聊天的时候可能会为了一个桌角的用料或者颜色或者角度七进七出,你设计的家具不一定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但是每个人看了都会喜欢。到这一步你还能干什么呢,你又会无聊了,你寂寞了。想一想,人生好无趣。
不过,好在这会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因为任何一个阶段都是慢慢积累出来的,没有一步到位的事情发生。你需要慢慢磨练。
大路处处有,看你怎么走了,加油。
写在最后
如果你真的准备往独立设计师的道路上走,或者只是有个想法,或者公司有一些需求。总之就是,如果你想要产品打样或者量产,却又找不到合适的代工厂的话,可以上这个网站: 点趴网 。
多说无益,去了你就了然了。
程序员以后的出路在哪里?
昨天,一位经常来看我文章的朋友找我聊了会,聊完之后,很想写篇文章来谈谈我内心的感受。
他告诉我,下个月就要去深圳了,那边有一家公司希望他过去。
毕业两年,24岁,月收入稳定在15000,用「年轻有为」来形容他,我觉得并不为过。
和他相比起来,24岁时的我,简直就是个渣渣。
哪怕是放到今天,以他这样的收入水平、心智成熟度,也是能碾压很多同龄人和前辈的,但他却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优秀。
他说,我刚毕业时多闪耀啊,但现在混了两年,反倒感觉自己越活越回去了。
而这也是他想去深圳,想换一个环境的原因。
这两年没什么成长和进步,他归结于「懒」,归结于「懈怠」,归结于自己不再学习了。
而之所以会懈怠,主要是因为自我满足,用他的话说,出道即巅峰,对自己的收入还挺满意的,但好在如今知道要折腾了,不能再这么混下去了。
这世界有三种人:
1. 离开学校就不再学习;
2. 离开学校依然学习,但在尝到甜头后就松懈下来了;
3. 一直在学习,不断精进;
三种人,三种层次,三种人生。
真正优秀的人,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不断的学习、成长,自我精进。
起点高,不代表终点高
我老家一邻居。他年长我两岁,属于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初中时成绩特别好,中考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那时候所有人都认为他已经一只脚踏进了名牌大学的校门。
但是,后来因为沉迷网吧,成绩一落千丈,老师让其父母领他回家。
虽然之后又回校了,但成绩始终没能再赶上来,最后勉强考上了一所三本院校,令人唏嘘。
第二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复旦大学毕业的读者。
我已经不记得是哪一篇文章了,但很清楚的记得是在一个深夜,他给我发微信,说刚看完我的文章,特别感慨,想讲讲自己的故事。
他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刚毕业就拿到了国内一家大公司的offer,前途一片光明。
但如今人到三十,却依然是刚入职场时的那种水准,焦虑不已。
他自己总结的原因和我这位朋友差不多,也是因为懒,安于现状,不再学习和精进自己了。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就是职场上残酷且现实的一面。
之所以分享这两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两点:
1. 起点高,并不代表终点就高。
每个人的起点不同,但起点也仅仅是起点而已,千万别因一时的辉煌而沾沾自喜,自我满足。
因为如果你一旦停止成长,停止向前,你一样会被很多人超越,在你身后虎视眈眈的人太多了。
2. 很多时候,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拼努力就够了。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很多人之所以优秀,并不是天赋有多高,而是比较努力,一旦不努力了,就一样沦为平庸。
反过来,你现在比较平庸,往往并不是天赋不够,天生平庸,而是你不够努力,没有提高自己罢了。
所以,别因一时的成就而沾沾自喜,停止成长,也别轻易放弃自己,你放弃了,才是失败的开始。
真正优秀的人,都能做到持续学习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高薪但并不喜欢的工作和低薪但喜欢的工作,你选哪一个?
蔡康永最后总结道:不管怎样,选一份能让自己持续成长的工作。
我总是在文章里强调「成长」的重要性,因为我见过、听过太多因没有成长而导致的悲剧。
前两年,唐山收费站一位被劝退的大姐成了网络红人,当时我也写了相关文章。
这位大姐的遭遇,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因拒绝学习,无视成长,结果在变故到来时毫无还手之力。
也有不少朋友找我聊过天,讲述自己所遇到的困惑。
实际上,很多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自身的能力不够,无法跟上公司的脚步,跟不上团队的节奏,无法满足老板的期许。
很多人在谈论了职场上的35岁现象。
中年职场人并非全都不被人待见,但确确实实有很多职场人会面临这样的中年危机。
究其原因,真正让他们不被人待见的并不是年龄,而是能力,没有和年龄相匹配的能力和价值。
而能力和价值的缺失,最主要原因就是没能做到持续学习。
反观那些优秀的职场人,他们能不断地变好,一直在向上走,每次登上一个新台阶后,紧接着还能站得更高,越老越吃香。
这部分人之所以能做到这样,最大的原因,是他们能做到持续学习,不断成长。
有位外商曾经问李嘉诚:“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
李嘉诚回答地很快:“靠学习,不断的学习。”
不管是华人首富李嘉诚,还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他们都是持续学习的坚定拥护者。
比尔·盖茨本人曾透露,不管工作有多繁忙,他一周仍然保持看一本书的节奏。
我很喜欢巴菲特合伙人查理·芒格说过的一段话:
我不断的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
可以这么说,持续学习是一个成年人最应该具备的能力,也是最高级的能力之一。
在今天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竞争是如此残酷,适者往往只能勉强生存,唯有强者才能真正做到生活。
而持续学习是成为强者最为有效、直接的途径。
别再混日子了,你今天偷的懒,都会在日后等着你,你今天吃的苦,也都会变成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