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如何防止被误导 高考志愿怎么填?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更新]
·
·
分类:行业
4544 阅读

高考如何防止被误导

高考志愿怎么填?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高考志愿怎么填?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高考结束后,考什么大学,选哪个专业,是每一个考生和家长面临的难题,在这里,从不同的方面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选择专业不能跟着感觉走!
虽然说很多人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与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没有关联,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四年大学带给你的是知识的收获和人生的成熟,也包括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心智成熟等等,都会在大学里形成。大学专业毕竟会影响到人生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或者第一份职业,还是要慎重考虑。
选择专业要综合考虑兴趣、性格、职业发展、个人潜力等方面因素。
专业与兴趣的关系
在选择专业时既要考虑是否感兴趣,又不能仅凭兴趣,有几方面原因。
第一,大学所学的专业与将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关系,至少你的第一份工作,要充分考虑在大学里面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你的兴趣可能会很多,如何判断兴趣的真假,哪种兴趣适合作为你的长期职业,哪种兴趣适合作为你的业余爱好,这是一定要想清楚的。
关于这一点请参考我的另一篇文章“选择大学专业时要注意区别真假兴趣”。
第三,虽然说,上了大学之后,你还有转专业的机会,但是这种机会要付出代价;你入学的专业有时候会限制你转到跨度大的专业,比如很多综合性大学都规定,临床医学专业只能转出不能转入,有些热门专业想转入要经过激烈的竞争。
第四,也许你会说,我可以通过考研究生来寻找我感兴趣的专业。没错,这是一个机会,但是你应当想到,跨专业考研的难度会很大,你需要额外学习另外专业的很多课程,那么,大学期间的对于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的很多社会活动或者机会你会失去。
第五,如果你没有了上面三四项所说的机会,上了大学,你对这个专业失去了兴趣,你还能不能保持学习的动力,值得考虑。
第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选择了感兴趣的专业,愿意在这个专业方向专注并且精进,这是最好的结果。
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很多时候,考生和家长都把毕业后是否容易就业、将来工作的工资多少作为选择专业的参考,这种实用主义的做法没有错,但是不能绝对化,更不能作为唯一的标准。
第一、社会在快速发展,易就业、工资高的行业也在不断变化,谁也无法预料等你四年大学毕业后,这个行业是否还能保持现在的状况。
第二、容易就业、工资高即使四年后还保持现在的状况,势必造成所有的人都趋之若鹜,就业竞争必然激烈,工作压力也会很大。
第三、一个行业或者具体到一个企业,并不是只有一种工作岗位,不同的工作岗位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并非只有一个专业可以进入这个行业。
第四、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你得到某个职业岗位的基础,还要看你的综合能力。
专业要与自己的性格相符
不同的人,性格上有很大差异;不同的性格,在不同的职业或者岗位上,在发展前景上也大不相同。比如,一个内向不爱说话的人,在记者、销售人员这类的岗位恐怕很难做到如鱼得水。
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如果具体到某一类职业或者某一个工作岗位,性格的差异会决定他在这个职业或者岗位上的发展前景。认识自己的性格类型,从而寻找符合自己性格类型的职业或者工作岗位,按照职业或者工作岗位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大学专业,我想这会让你轻松很多。
专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发展潜力
不能觉得某个专业自己喜欢、容易就业就轻易选择,还要考虑自己的内在潜力,是否适合这个行业。比如逻辑思维比较弱的人,需要谨慎考虑软件和编程类的职业或者工作岗位,量力而行。
从小学到高考,十二年的时候,应试教育下的孩子,恐怕很难认清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做一些相关的测试,或许会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
弄懂专业的真正含义很重要
到目前为止,中国大学的本科专业多达七百多个,相信有些家长和考生对这些专业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也有很多考生和家长面对那些生僻的专业名称,摸不着头脑。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弄到一个专业的真正含义,就特别重要。
从教育部专业设置来看,分为三大类:基本专业、特设专业和控制布点专业;
从专业教育的目标来看,大体有以下几类:基础性质专业、复合型专业、应用技术型专业等;
无论哪一个专业,我们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学科领域:这个专业属于那一类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
培养目标:这个专业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研究型、复合型、应用型等;
培养要求: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
就业领域:本专业的毕业所学的学科知识主要适合在哪些领域就业,一般来说,学数学的肯定不会到艺术馆就业(特例不算);
就业岗位:本专业的毕业生所学习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适合从事哪一类的职业或者工作岗位。
我们都知道,对一个行业或者具体到一个企业来说,有很多的工作岗位,不同的工作岗位,需要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就是你从事某类职业或者某个岗位的门槛。只有弄清楚上面几个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想要报考的具体专业。
要特别注意的是:
第一不能望文生义,仅仅看到专业名称进行判断;
第二要特别注意那些名称相近的专业,更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
第三即使是同一个专业,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专业侧重点,甚至同一个专业,在不同的学校大相径庭;
第四还要注意专业历史背景,比如能源工程专业的前身是与锅炉相关热能工程专业;
最后特别提醒的是,要重视考察具体学校在某一专业的科研教学能力,慎重选择派生专业和新设专业。
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两个专业的名称很相似,但是一个是属于工学计算机类,一个是属于理学数学类。不论是主修课程还是将来专业相关的就业领域都有较大区别;
还有一些专业名称很难从字面上了解其专业性质,比如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属于化工与制药类,化学生物学属于化学类。
另外,应用技术型专业侧重于与就业挂钩,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基础性质的专业则侧重基础理论,适合继续深造学习。
从不同方面进行专业比较
第一是对同类性质院校的同一专业进行比较,衡量拟报考专业的院校实力;
第二是不同类性质院校的同类专业进行比较,衡量不同院校的专业实力;
此外,相同名称的专业在不同院校中培养的方向和侧重点也有不同,家长和考生还要注意在这方面进行区别判断,虽然专业名称相同,由于每所高校在办学特色、研究方向等方面的差异,相同专业之间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都有设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学习电子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制造工艺和测试技术等,专业方向为光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等;北京邮电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以微电子、信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和集成以及计算机应用的融合为专业特色。
理智对待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
当前,社会和媒体根据行业发展的热度、就业难易、收入高低、工作环境等等因素,把大学专业分为“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我们从各种媒体上经常看到诸如此类的标题,“十大高薪专业”、“十大冷门专业”。这些东西难免会影响到考生和家长在高考时的选择,造成了太多的困惑。
如果我们以冷静的态度来对这些专业进行理智的思考,会发现“冷”与“热”都是相对的,只不过是在某一时期,针对社会热点、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式而言的,专业本身并不是像某些文章所说那样。家长和考生没有必要过分追求“热专业”,忽视“冷专业”,更多的是结合自身的情况,理性面对,在选择专业时眼光放长远一些,综合考虑自身兴趣和爱好以及自己的人生目标,避免盲目选择。我们要知道的是,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热点的变化也是很快的。

3000名高考状元无一成为栋梁之材,问题出在哪里?

高考状元并不是班里学习最好的,而是当时考试发挥最好的。如高考打分老师给的作文分数高,或考题刚好做过。故高考状元意义不大。成不成栋梁跟高考不成相关性。例如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冠军进大学不学数学专业,它仅是一块敲门砖。这个问题很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