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升学需了解学校哪些方面
什么样的学校才能让家长满意?
什么样的学校才能让家长满意?
作为一所学校就要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如果每所学校都让家长满意了,整个社会对教育也就满意了。虽然说对学校的评价指标有很多,如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教师对学校的评价,学生对学校的评价等,但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家长对学校的评价。特别是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是任何其他人所不能比拟的,为了给孩子找到一所满意的学校,很多家长不遗余力,不惜代价。所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体到一所学校就是要办家长满意的学校。 一所学校怎样才能让家长满意,这就需要我们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如果你是学生的家长,你对学校有什么要求,你希望学校怎样才能满意?我们把家长期望的问题办好了家长就对学校满意了。一般说来,家长对学校期望的的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希望孩子有好的学习成绩 虽然说现在提倡素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主张公布学生的考试结果。但家长对这个问题特别关注,你不公布他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借别的学校的试卷考一下自己的孩子。这不是因为家长不懂得素质教育,因为整个社会的用人制度和升学制度使得家长不能不关注这个问题。现在全国的大部分家长似乎有着统一的思维模式:让孩子上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学——找好的工作。可以说这是社会的风向标,学校不可能不关注。现在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孩子一上幼儿园家长就考虑到将来的就业问题,每年的政府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和效益好的企业招聘人才都是百里挑一,特别是在学历方面、是否是重点大学等要求都很苛刻,这些对社会、对家长都起着一种导向的作用。现有的高校招生制度尽管强调不唯分数论,但在社会诚信程度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分数依然起着决定的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让家长不关注分数是不现实的,学校不抓教学成绩,其自身的发展和生存都是问题。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关键是怎样考和考什么的问题。如果我们的考试能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注重考查学生素质和能力,家长自然会拥护学校的做法。 另外,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因为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学生的各种知识、能力、素质的发展也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的,所以测量教学的质量,关注教学的成绩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学科学习目标,二是基础性发展目标。各学科的学习目标主要体现在各科的课程标准中,课程标准主要通过三维目标来实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的考试要体现这些思想和要求,而这些也正是家长所关注的。 二、希望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特别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如道德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等,家长既希望孩子成才,也希望孩子成人。特别是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升学压力小,各种行为习惯正在逐步形成中,家长对这个问题特别关注。尽管在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方面家长有很大的责任,特别是道德习惯、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如从小让孩子尊重别人、孝敬父母和长辈,从小做家务劳动,讲究卫生、注意节约等,但学校在这方面有着更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学生白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教育,教师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工作者,学校集体的生活氛围也对学生起着一种督促和激励作用。所以好多家长慨叹:孩子听老师的话不听家长的话,有些孩子在学校是好学生但在家不是好孩子。何况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和生计,没有多少时间管教自己的孩子,所以学校在这方面的责任和作用尤为重要,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也更多。有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行为不好往往归咎于学校的教育。所以能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长特别关注的。其实这也符合教育的规律,前边我们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六个方面: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合作与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这些都与学生的行为习惯有关系。何况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有明确的要求,所以家长的这种期盼也是合情合理的。 三、希望孩子有一定的能力和特长 除了要求孩子有好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校期间能有一定的能力和特长。这不仅是因为近几年的中考和高考改革在有意识的引导这些方面,在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上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另外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后增加竞争的砝码,多一方面的能力就多一个竞争的机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应对激烈竞争的社会,如交流与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希望孩子将来能够生活幸福,提高生活的质量,如具备健康的体质和运动技能,有审美的情趣和表现能力等,所以一些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特色课外活动特别受家长的欢迎。特别在小学阶段,升学压力小,家长对学校的特色课程和活动特别在乎,在选择学校时也希望能到特色丰富的学校上学。 四、希望学校有有良好的师资队伍 办好一所学校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但关键的问题是师资队伍。为什么有些新建学校校舍条件、教学设施都很好,家长却不原意送孩子去,而一些老学校相对硬件条件差一些,而家长还是想方设法让孩子到这些学校择校?很重要的就是看中了这些学校的师资水平。前些年有些名校办民校,租赁校舍,教学和办公条件都比较拥挤,但学生家长还是愿意花钱把孩子送到这些学校来,为什么?家长看重的不仅是学校的名气,更看重了这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别,主要的不是在硬件而是师资力量的差别。近几年我们搞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建设,向一些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投资,学校的校舍和硬件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我们发现师资力量的不均衡才是导致教育不均衡的重要原因。有的一个重点中学在岗的特级教师就有十几个,而有的一个区县还没有十个特级教师;有的学校中学高级教师一大堆,而有的学校教师的学历还不达标。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就是奔着这些名师来的。就像一个医院,有了名医生就会患者盈门,而有些医院一再作广告还是门可罗雀。现在有些好的学校带动了周围房价的提升,就是名校效应和名师效应。所以如何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是家长特别关注的。这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五、希望有好的教学环境和设备 尽管学校的校舍、环境和教学设备不是决定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关注以上诸方面的条件的同时,家长对学校的校舍条件和学习环境也特别关注。一是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生活的很好,家长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到学校吃苦,如学校的教室设备、食堂条件、校园环境等,都是家长比较关注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一个优美、安全、整洁的学校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另外,家长希望孩子所在的班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的道理家长都明白。这是一些家长为什么要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好的学校、好的班级的主要原因。家长认为在一个校风好、班风正的环境中,孩子不会学坏;相反,在差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染上一些不好的习惯,好孩子也容易变坏。所以家长不仅在乎学校的硬环境,也在乎学校的软环境。 六、希望老师关爱到每一个学生 作为一个学校,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有的班额比较大,教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关爱到每个学生,站在学校的角度看这是合理的。按理说,一个班有几个差生也是正常的,十个指头也不一般齐。但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如果站在家长的角度怎么来看这个问题?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个班有几个差生可能只占到百分之几,但在一个家庭却是百分之百。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至少要影响到三代人的情绪和幸福(祖辈、父辈、自身),所以家长很在乎老师是否关爱到自己的孩子。说实在的,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比较了解,也不是都强调自己的孩子非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不行,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有切实的甚至较大幅度的进步,只要孩子有进步,家长就有希望。而孩子的进步需要老师的关爱。家长希望经常能和老师交流一下自己孩子的情况,希望老师能及时反馈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等。现在老师家访的越来越少了,一般的学校都是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结束后开家长会,晚上家长下了班赶到学校,一坐就是两个小时,校长讲了主任讲,家长坐了两个小时还听不到自己孩子的事,感到很失望。因为家长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孩子,你说一些大道理家长没兴趣。家长最希望的是老师能通过各种形式(如家访、电话交流等)多谈谈自己孩子的事,有针对性的帮助孩子进步。 当然,家长对学校的期望还有很多方面,如孩子的安全问题,心理教育问题等等,我认为主要的有以上几个方面。要做到以上这些,学校怎么办?怎样了家长对学校的满意程度? 首先,学校要认真的做一番调查研究工作,切实了解学生的家长对学校是否满意,在那些方面满意,那些方面不满意,为什么?可以通过发放家长问卷、开座谈会、上门家访等多种形式,了解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和满意度,然后汇总起来,列出家长满意的几个方面和不满意的几个方面,确定办家长满意的学校的标准。 其次,学校要逐一对照家长的要求,看看家长已经满意了多少,还有多少不满意,为什么?找出学校存在的问题,只有找到问题才能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三,学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落实家长不满意的地方,家长已基本满意的要争取做的更好,因为家长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升级,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比如过去有学上就行了,现在是上好学校。家长不满意的要争取让家长满意。 第四,要把让家长满意的标准分解到学校的各个部门和班级,要求各部门争做家长满意的部门,班主任争做家长满意的班级,科任教师要争做家长满意的学科。学校每个学期要进行评比,调查家长的满意度,如果学校的每个教师、每个班级、每个部门都让家长满意了,学校也就成了家长满意的学校。如果每个学校家长满意了,我们国家的教育就成了人民满意的教育。
小学为什么统计学生是否少数民族?
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小学生统计少数民族的举动,是因为国家重视少数民族。还有就是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生活等都是不一样的,统计或者是登记是为了更好地执行国家的民族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