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歌app伴奏在哪
厌倦了手机K歌软件,如何自己录歌?
厌倦了手机K歌软件,如何自己录歌?
有一款手机APP,名叫闪歌,没有音乐基础,也可以通过这个APP创作歌曲,你可以试试。
你可以打开手机录音来唱歌,唱完再陪上伴奏。
下个录音软件,有那种录高质量的不错
又称梆子腔是什么乐器?
梆子是一种打击乐器。梆子,又称梆板。随着梆子腔戏曲的兴起而流行起来。梆子由两根不同长度和厚度的实心硬木棒组成。一个长25厘米的是圆柱形,直径4厘米,另一个短粗的是长20,宽5-6,厚4厘米的长方形。戏曲四腔之一,以硬木梆子敲响节日而得名。
梆子腔是一种戏曲声系的总称。起源于晋陕交界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其后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形态的梆子,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江苏梆子等。
梆子用于各种民族乐队。最早用于伴奏各种梆子曲调。它常用于强烈的节拍,以增加戏剧性的气氛。多以紫檀、桃花心木或枣木制成。材料必须坚固、干燥且无结或裂口。外观光滑,弧度和边角适中。适用于歌剧音乐、说唱音乐和民间器乐合奏。
南梆子,又名粤板,流行于南方地区,用于戏曲和民族器乐合奏,以及京剧拨片演唱的伴奏。主要由紫檀制成。它是一个长方形的中空体,中间有一个长方形的音孔。挂件又称踏板挂件,用于豫剧及河南坠子的伴奏。形似鸭蛋,刘海与木槌连为一体。秦梆用于秦腔伴奏。椭圆形,长20厘米。
鼓师怎样指挥京剧锣鼓点转换?
京剧乐队是由管弦乐(文场)和打击乐(武场)两大部分组成,鼓师则是这支乐队的指挥,通过演奏鼓(又称单皮鼓)和板(又称檀板)将乐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为所演出的剧目伴奏,而京剧乐队强烈的节奏感是京剧的重要特色之一,又以打击乐(武场)最具代表性。
这是与京剧演员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舞密切配合的。京剧乐队中的管弦乐(文场)在伴奏演员的唱腔、配合演员动作的曲牌时亦是把节奏的变化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鼓师则是整个打击乐和管弦乐在伴奏时的组织者和指挥者,通过鼓师所操作的鼓和板演奏出节奏分明、音色突出的“点子”、“套子”,牢牢地控制着舞台演出的节奏。 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无论是传统戏、新编历史剧或者是现代剧,创作者都为全剧安排了贯穿始终的打击乐(又称锣鼓)和唱腔、过门、伴奏音乐等。打击乐中运用了许多的“锣鼓点”,唱腔、音乐中运用了许多不同调式、不同板式的唱段和曲牌 如打击乐中的“冲头”、“住头”、“圆场”、“五锤”、“叫头”、“九锤半”、“急急风”、“四击头”、“乱锤”等,.以及“水底鱼”、“干尾声”、“四边静”等干牌子,仅打击乐自身演奏的锣鼓点和干牌子便不下百种。 管弦乐中以京胡为主奏的唱腔,如“西皮”、“二黄”、“反西皮”、“反二黄”、“慢板”、“原板”、“流水”、“快板”、“摇板”、“散板”、“二六”、“回龙”等等,以笛子为主伴奏的各类曲牌(主要源于昆曲)和以唢呐为主伴奏的各类曲牌(主要也源于昆曲),更是多达几百种, 曲牌中由打击乐独自演奏的叫“干排子”,如“水底鱼”、“四边静”、“马夫赞”等;由京胡、笛子、唢呐为主演奏的叫“清牌子”,如“小开门”、“柳青娘”、“朝天子”、“水龙吟”、“将军令”、“万年欢”、“傍妆台”等,还有便是由管弦乐和打击乐一起演奏的叫“混牌子”,比如“风入松”、“三枪”、“六么令”、“园林好”、“出队子”等。这些名目繁多的曲牌又各有各的特定用途。除了曲调的不同外,很重要的就是节奏的变化和差异。 文场音乐中主要分为唱腔和曲牌两部分。唱腔又分过门和托腔两部分。不论唱腔是二黄或西皮,是快板或慢板,在开唱前一般都有过门(唱腔中间也有过门或垫头),过门开始前都有一段打击乐演奏的“开头”或打击乐合奏,或鼓、板单奏。例如散板前,大部分由打击乐先奏出锣鼓点“钮丝”或“凤点头”,操琴者及“文场”其他演奏员即知道这是要拉散板了!这个“钮丝”或“凤点头”的锣鼓点便是所谓“开头”。有些唱段前面无须打击乐一起奏。如一些慢板、原板即由鼓师独自用板和鼓击出“扎、多、大”即可。 鼓师在唱腔中对节奏的把握很大程度体现在对“开头”节奏的把握上。比如“凤点头”或“钮丝”,便有慢、稍慢、快、稍快等各种节奏之分,而对打击乐合奏的“开头”之前鼓师又有不同的领奏鼓点,我们称之为“底鼓”,如“凤点头”之前鼓师奏出“八大”,这个“八大”的快慢(也称之为尺寸),便决定了这个“凤点头”的速度,而这个“凤点头”的速度也决定了“文场”过门的演奏速度,于是当然也决定了演员的演唱速度。 还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比如“西皮流水”和“快板”的“开头”是“紧锤”(又称“望家乡”)打法是“大大大 仑才 仑才……仑仑仑……仑才仑仑”,.“底鼓”是鼓师击出的的“大大大”,而这“大大大”的节奏是后面“紧锤”节奏的关键,也是唱腔快慢的关键。 当然,也有许多“流水”或“快板”不用“紧锤”的,根据剧情、节奏的需要,也可打“闪锤”、“单签凤点头”、“三锤”、“单签一己”等等,比如“苏三起解”的“苏三离了洪洞县”就是用“闪锤”开的,“斩马稷”中诸葛亮唱的快板就有用“三锤”开的,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本文就不一一表述了。 总之,可以概括地说,京剧表演中的所有唱腔,都是由鼓师用“开头”来把握节奏的。 文场音乐的另一部分,即没有演员的演唱而单独由乐队演奏的曲牌,通常是用于伴奏演员的动作,同样也是由鼓师以“开头”形式来设定节奏的。如京剧常用的唢呐曲牌“吹打”,前面的“开头”为鼓师用小堂鼓领奏的“咚咚”而这两声“咚咚”的节奏有多种速度,这速度也就决定了接下来唢呐演奏的速度。 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即在胡琴为主伴奏演员动作“曲牌”或“小拉子”(或称“行弦”)通常发生在唱段之间,这种伴奏的节奏变化往往是十分突出的。如“四进士”中宋士杰盗书、拆书时所用的“小开门”,“锁麟囊”中“朱楼寻球”一场所用的“小拉子”,这些节奏变化很大的演奏都是在鼓师单签“大大……”的带领下完成的。 当然,.鼓师把握的节奏变化也是随台上演员的节奏变化而变化的。这也是鼓师跟着演员,乐队跟着鼓师的规律。 武场音乐部分主要包括“开唱锣鼓”、“动作锣鼓”和“武打锣鼓”三个部分。我们知道,京剧打击乐在我国众多的戏曲艺术中,它的表现是十分突出,十分重要的。尤其伴奏演员的动作和武打舞蹈时,表现手法之丰富,形式之繁多,节奏变化之强烈,都是在各类戏曲中首屈一指的!而这一切尽在鼓师的掌控之中。 比如演员出场时的“打上”,大锣打上中有“四击头”打上,“回头”打上,“五锤”打上,“水底鱼”打上等等。小锣打上中有小锣“生上场”,“旦上场”,“小五击头”打上“长丝头打上”等等 以“回头”(又称“一锤锣”)打上为例,开始时由鼓师奏出“底鼓”:“嘟拉大大”然后接“仓才才才……”,而这个“嘟拉大大”的快慢,全在鼓师掌握之中。例如:“失空斩”中诸葛亮的出场,为了表现角色气定神闲的气质和官居宰相的地位,就要打的平稳缓慢,而马谡的第二次上场“来也!”后,同样是回头打上,“嘟拉大大”就快得多了。这也是从人物、剧情所需要的节奏出发的。 再如同样的“水底鱼”打上,.“乌龙院”中宋江发现书信遗失后大惊失色上场时用的“水底鱼”,不但节奏分明,而且顿挫强烈,烘托了此刻演员的动作和角色的焦急心情;而一般剧目的“探子”过场,也经常用“水底鱼”,但急促得多,也“水”得多了。 再如同样是“风入松”,.用在“群英会”中周瑜舞剑时为了配合演员的剑舞和体现周瑜的大将风度,就缓慢有力,一板一眼地配合演员的一招一式;而“古城会”中张飞上场时用的“急急风”接“风入松”,就要打得急促紧张,节奏也快得多,这就表现了张飞的勇猛暴躁。 京剧不同于一般地方剧种的一大特色,便是丰富多彩的武戏。京剧武戏的剧目多、难度大,表演规范,武戏演员功底扎实,要求严格,武打内容丰富、形式讲究;而为武戏伴奏的主要是打击乐,由不同节奏形式的锣鼓点根据剧情和角色需要组成的打击乐恰如其分烘托和渲染了战争场面,而这一指挥任务同样是由鼓师完成的。当然也要求大锣、铙钹、小锣的演奏者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 武戏同样强调节奏,.比如京剧锣鼓“急急风”,以其急促的节奏和强烈的音量成为武戏中最常用的锣鼓点。但是绝对没有哪出武戏是“急急风”用到底,为了武戏中的开打也要有轻、重、缓、急,前辈艺术家早就设计出除“急急风”之外的许多用于开打锣鼓点,例如“串子”、“马腿儿”、“劈杆”、“滚头子”、“出手”等等,而即便是“急急风”也有不同开法,不同打法,也有“涨调”、“阴罗”之不同,所以说节奏不仅在文戏中重要,在武戏中也相当重要。这也是为什么要求一个好的鼓师要“文、武、昆、乱”不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