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是正确的吗
为什么在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中亨利勋爵要说「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
为什么在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中亨利勋爵要说「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
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是英国小说家奥斯卡·王尔德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不但讲述了一个故事,更重要的内在的对于美的哲学、艺术的真理,乃至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讨论。
亨利勋爵在小说中的形象是似是而非的,他对世界的看法有着一套完整的哲学,如果陷入到他的逻辑之中,那会对世界产生很危险的偏见。这句话有如是译本“惟浅薄之人才不以外表来判断。世界之隐秘是可见之物,而非不可见之物。”首先,这仅是看待世界的一种观点,不见得全然正确或是错误。
当然可以从“唯美主义”角度来看待这句话。唯美主义的核心观点: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他这一层对美的追求,要比“内在美”更深层次,而达到了哲学美学的层次。类似于中国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人生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王尔德是个十分机敏的人,是个真正的艺术家。他对美的追求与倾倒,从他的名言“美丽的东西有了过失,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原谅它;丑陋的东西有了过失要不顾天地良心地鄙视它。”中就可见一斑。当他与自己的唯美主义理念合而为一的时候,他的任何言论都是能绝对自洽的。
当然,可以从寻常眼光来看待这句话。内在与外在的关系是十分辩证的。外在的美好可以看做是人性最根本的表现。一个人的快乐的性格,展现在柔和的容貌上,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从从眼神中看出。外在的容貌,是判断一个人的角度,这个角度仍然是关于“人”本身的判断。而评价人,还可以有比“貌”更外在的东西,锦衣玉食、金银财富、工作赚钱、社会地位,这些都是现代人评价的基本标准。那么映衬到这句话,这些浅薄的人,没有从一个人的容貌来判断这个人如何,竟然从更外在的东西判断。这样来看,以貌取人便是深刻了。可以把“以貌取人”,看作是“人是一个整体”。
然而现实中也并不一定要这么判断,如果不是王尔德,那么这么看待世界的话,会把自己撕裂。
通常情况下,以貌取人是不是准确的呢?你怎么看?
周末跟媳妇出去玩,游至一公园,看到大学时玩过的横向双排自行车,遂起了兴致。询问价格给钱后(包括押金),没有发票,然后我就让老板说一下价格多少押金多少?同时微信录音,老板看到就说你不信不玩就是了,没有发票我也不说,像警察审查小偷呢。媳妇在一旁调和,作罢,骑车走了。还车之时也按照约定退还了押金。
骑行的路上,媳妇说人家长期在公园里做生意,长得不像不诚实的人,并且我处理的方式也不合适。对于后者我确实有不当之处,我应该坚持要发票,要么悄悄录音。但对于前者,我虽然相信这世上好人居多,但是这些好人都有个前提,那就是我们之间没有利益冲突,而且所谓的好人和长的好也没有关系。
留有证据,只是为了如果有争执,我可以不费口舌之争解决问题。我不假设别人是好人,也不假设别人是坏人,我只考虑这样的形式会不会给我带来潜在的麻烦,并且麻烦发生时我有没有能力处理。把对方假定一个好人,当然不会出现这些问题,但是好人长什么样?我们口口声声说不礼貌取人,实际上通常的意思是:对于长得丑的人不要以貌取人;长得好看的人要以貌取人,因为长得丑,不一定坏;长得好,就一定不坏。
丑陋的事物伴随着丑陋的品质,美好的事物伴随着美好的品质,我们倾向于这样认为,但他们都是谬论。我们去吃饭,服务员好看,就会认为这里的菜好吃服务也好,甚至商场卖衣服的导购相貌不符合大众审美(丑),会抵消我们进去试看的冲动。我们知道以貌取人不对,但还是经常这么做。
先天条件是准确的,后天环境影响也很大。每个人先天存在的善恶比例在外貌中是有体现的,后天环境,尤其是家庭教育的影响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个比例。当然,后天到影响也会改变一个人本来的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