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孩子情绪管理方法与技巧
孩子4岁,很容易就发脾气,一发脾气就大声喊叫,劝说不听打也不管用,如何教育好呢?
孩子4岁,很容易就发脾气,一发脾气就大声喊叫,劝说不听打也不管用,如何教育好呢?
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是大人的缩影!如果想让孩子改变,家长也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吧:
一、 和善而坚定的态度,让我认识到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的重要性,和善就是“尊重”,和善就是要父母以尊重的态度,用态度影响的行为和言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并接受孩子的感受。坚定,就是父母对原则、规则的坚持,让孩子感受到在养育的过程中不仅包含着对他的爱,还有原则的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是实施正面管教所有工具的基础,父母要在不断学习中首先做到改变自己。自己的改变,就会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家人和孩子,从中也就会看到了孩子和家人的改变。
二、 让孩子感觉自己是重要的,是被当作平等的主体来对待,是被家庭中其他成员需要的。这样孩子就不为了寻求家庭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而产生一些错误的行为,不会形成自卑的心理或因此而变得毫无责任心。父母可以与孩子约定一些手势或动作来表达孩子的被关注需求。在关注过程中,父母需要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的点,以便孩子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中逐步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要做到这点,父母要多给自己心理暗示:相信孩子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做正确的选择。
三、 孩子要有独立自主的能力,那么就要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事务上来,最好的就是要长期的组织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规则的制定、让孩子发现家庭生活中的问题、让孩子参与到父母和孩子在执行规则及解决问题的互相监督中来。家庭会议通过实践下来,可以实行家庭成员轮流组织、主持会议,孩子的积极性显得特别得高,由此激发孩子参与自我管教的主动性。
四、 行大于言。父母首先得弄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做的事又该怎么去做?这些,孩子都用“心”在看着呢。父母只有弄清楚这些,还要注意到“说一千遍不及做一遍”的道理。家长课上,Lily老师让我们和她一起做一个动作:将右手以“OK”手势放在下巴上,结果12位妈妈有10位都跟着Lily老师将手势放在了脸上,因为老师是放在脸上的,我也是其中一位。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平时的唠叨、催促、提醒浪费了多少言语这项功能,更让我深信我女儿已经五年级了,没有时间观念、作业拖拉都是因为我的行为在引领着女儿这么做的,因此女儿自动忽略了我的唠叨、催促、提醒。父母一定要切记自己“行为”的重要性,用正确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并坚持不懈。
五、 不允许惩罚孩子。将孩子做错事的情况转变为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并弥补错误,长此以往,培养并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为父母的我们,儿时一直接受被惩罚式的教育,也习惯性地去惩罚孩子,要做到不惩罚孩子是多么大的挑战!但父母在掌握一些沟通技巧实践下来,发现原来孩子做错事后,家长只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不惩罚是多么令双方都感到轻松的事儿。父母可以根据“矫正错误的三个R”,运用开放式的提问,和孩子一起讨论他做错事的后果,引导孩子从错误行为中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思考自己如何解决问题以及行动方案,支持孩子弥补错误,引导孩子主动吸取此次的经验,为孩子今后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小孩三岁半了,脾气特别大稍有不如意就哭还不吃饭该怎么办?
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处在人生中的一个叛逆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断发展。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喜好,并且有时候还会特别执拗。作为父母我们应当了解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年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与孩子相处。
三岁半的孩子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思维的特点是:一、以自我为中心,幼儿只能站在自己的经验中心来理解事物,因为幼儿经历的事情少,所以有些时候我们给孩子讲一些道理他们无法理解,也更无法接受。二、不可逆性,即没有逆向思维的能力。三、相对具体性,儿童开始依靠表象思维。四、前运算思维是不灵活的,具有固定性和刻板性。大致了解了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特点,我们就能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发脾气了,尤其是那些我们认为没有必要发脾气的事情。
孩子发脾气一般就是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不能被他人理解。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做出应对策略。
对于孩子不吃饭的问题,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主要是控制零食,然后准备好每一餐饭,孩子饿了自然就吃饭了。
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合理或者无法满足,要真诚而坚定的告诉孩子你的决定。如果孩子接着哭闹,我的处理办法就是:宝宝,妈妈对你的要求无能为力,你的哭闹吵到我了,请你到卧室去哭吧,不哭了再回来。或者妈妈回去卧室关上门,等你不哭了再出来。每当这个时候,她基本都会妥协。